心理咨询

推荐了解: 文心应用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传统文化太极拳 > 太极资料 >

浅谈太极拳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四)

添加时间:2023-11-27 10:42

4. 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太极拳的心理学意义若从整体来说,首先把打拳人体比作“太极”,身体一动就分阴阳。此主动与主静相对相引,互为补充,从此来看,主虚静是练太极拳的首要前提,使人处于一种极宁静,极松脱的状态,要求“心静用意”,在运动中注重一招一式,也是一种求静的方法。“实中有虚、动中求静”是分层次的静态,使我们意念完全集中于求静这一点上,做到“心中无一物、极其虚实”。虚静闲恬,虚融澹泊,要有一种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和心境,这种心境借助于拳术活动来实现还是颇有情趣的。
在人格方面,使人变得刚毅、开朗、乐观,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更趋于成熟。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
现代社会人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心情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太极拳活动持久而有耐力,从而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会发生自然的衰退,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太极拳不仅能够减缓身体的衰老,而且使精神世界青春常驻。
4.1太极拳的内在修养与心理调节
太极拳主身心合修,练时必须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语见《行功心解》),才能尽其妙用。这练法纯以心理作用为根据,非常真实可信。人的精神力量是很强大的,它能使人的生理作用完全受其支配。
人体的神经作用,因为其与生理组织有中枢和末梢之分,所以受外界刺激会有感觉和知觉的不同。有感觉,是因为神经末梢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的一种单纯作用,初始时“无认识外物之力,如声感于耳,色感于目,以及臭味之于彝”,这都是生理上各种感官应该有的感觉。
而继感觉之后,人本能的就会想象,这就是知觉。知觉,是由感觉所产生的波动,经神经纤维而达到神经中枢所产生的想象的作用。知觉是人种观念的发源地。观念与运动中枢有极密切的关系,例如想要那东西手就会动,看见酸梅就会流口水一样,都是人的观念驱使运动中枢所发生的生理现象。
太极拳各种姿势平淡无奇,练时又不许用力(未练拳术之时所用之力多是蛮力,在拳术中谓之僵劲)。初学的人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容易厌倦,这是不利于心理调节锻炼的。《行功心解》第一句即说“以心行气”,就是练太极拳的最大要诀。
太极拳用意练拳,行拳炼气,虚静求心,以心行气,以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为修炼基础,心理状态与太极拳氧气合神统一起来,可实现对心理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间的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使生态环境的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与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相适应,形成良性循环的动态平衡。现代人所处的困境的实质和精神失落的根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所出现的失调与冲突。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去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问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这种观念对克服现代人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
 

4.2太极拳健心作用的原因分析

4.2.1太极拳是一种通过精神指导躯体放松为主的有氧运动
从项目分类来讲,太极拳是一种通过精神指导躯体放松为主的有氧运动,与其他有氧锻炼项目在健心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氧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抑郁;并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生理是心理的基础,通过锻炼者身体的活动,来达到对机体内部各功能器官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并且影响是在通过有意识的调节人体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起呼吸、循环和代谢等系统功能的改善,进而产生相应的良性心理效应。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锻炼效果的不断积累,最终能改善许多不良的心理症状。此外,这种有氧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从智力、情绪状态(短期情绪与长期情绪)、应激效应、人格、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变化中体现出来。
4.2.2太极拳身心兼修及形神兼备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综合了攻守、健身、导引、养生及娱乐等要素的实践,并逐渐发展为具有安邦、健康、娱乐等意义的文化体系。特别是在太极拳传统理念中所强调的身心兼修及形神兼备的运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心理因素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
与一般的锻炼项目不同,太极拳运动中非常注重“意”的运用。这里的“意”所指的是意念、意识。在练习中始终要求练习者用意识去引导肢体动作,并且是意识在先,肢体动作在后。另外意识所指向的部位并不固定于某一部位,而是随着动作的进行而不断变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种意识不仅是一种注意力的指向,而且也是一种短暂的表象思维。
一方面在运动中要将注意力集中于不断运动中的肢体以及躯干,另一方面通过预先的表象思维,要去引导肢体按照表象思维所预先设计的路线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运动的部位与大脑皮层相应部位通过发放指令—反馈—调整—再次发放指令等几个过程,使得神经中枢从作用于机体的大量刺激中选择最强、最重要、保证运动能顺利进行的少数躯体刺激,使相应运动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由此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灶。而这种优势兴奋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脑其他区域的活动。
长期从事锻炼使得大脑中一些不良思维活动逐渐减弱。这些抑制作用所产生良好的长期效应主要表现在:能有效地调节情绪、培养和磨炼意志品质、树立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健全人格等。
再次,太极拳运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心灵得以深层次地放松。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求练习者“动静作势、纯任自然”、“微微合胸、松腰敛臀”、“无使有凹凸、无使有缺陷”。运作中调息绵绵,呼吸顺其自然,行拳圆活流畅,“屈伸开合听自由”,“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强调放松训练,慢中求动。练习者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不仅经历了“泛化 - 分化 - 巩固 - 自动化”动作技能掌握的四个阶段,而且还经历了“重形不重意 - 意形并重 - 重意不重形 - 无形无意”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演变过程。随着练习的深入,在主体情感与意向的引导下,动作表现更富神韵,主客体在相互交融中达到平衡,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反馈途径对紧张—放松的控制也更加准确和集中。通过机体与神经的放松,使得焦虑水平降低。
在长期练习下,太极拳的练习者各项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的自信心也渐增强,相应的使大脑中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观念逐渐减弱。
4.2.3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转移起到了调节情绪的作用
从练习过程中注意力转移来看,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练习者高度集中于练习动作的路线、规格以及力度,这种注意力的集中使练习者分散了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等消极情绪的注意,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同时,练习也可以使各种情绪得到升华和转移,通过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的转移,使锻炼者进入自由联想状态,并暂时阻断不良情绪体验。这种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转移,进一步起到了调节情绪的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太极拳运动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而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等不良症状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另一方面太极拳练习可以为个体提供体验控制感的意境,并从练习中获得成功感,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动作轻灵自如的体验让练习者达到一种愉悦状态,形象化的动作使郁积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和排遣。
另外太极拳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神形合一。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要求练习者的躯体处在放松状态,这种放松意识是通过大脑神经支配的躯体神经传送的;肢体的最终放松又是通过躯体神经传达给大脑神经中枢得以确认的结果。人的心理和躯体是以脑的神经活动为中介,彼此相互影响的,身体状态良好,心理上也就产生放松的感觉。正是在这种心理放松的作用下,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症状得到改善。
4.3太极拳的直接心理作用机制 
  认知行为假说认为:“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状态具有抵抗作用”。分散注意假说认为:“体育锻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作松柔、圆活、松而不懈、身正体舒、气沉丹田、内劲节节贯穿,以求达到导引经络,通常气血。所谓“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心静体舒”,有意识地、能动地控制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以上太极拳要领的综合运用,可解除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减轻压力。另外,长时间的太极拳锻炼,对发挥正面A型性格,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达到积极进步而情绪稳定,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和环境因素,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善人际关系,使社会安定;同时,消极情绪(如冷落感、孤独感、抑郁感等)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另外,太极拳对因失眠造成的心理功能障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能延缓记忆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信息加工速度,调节思维运动、抑制能力,提高稳定性有良好影响。这些对调整心理状态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太极拳的动作较为复杂,学习起来较其他项目困难,如果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定效能。这些都有助于打破与抑郁、焦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相关联的恶性循环。太极拳其拳理是以太极思想为指导,老子主张“道义”,提倡凡事不应急躁,更不能逞凶斗勇。太极拳作为道义之拳,重德之拳,要求练习者只有深怀道义之心,多做对社会、国家、集体有益的事情,少索取,多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名利,才能真正从思想深处解放自己,“致虚极、守静笃”,保持恬淡虚无状态。“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陈鑫语),太极拳是正道,练习者从中可以悟出立身之本,做人之理,不断追求精神健康,道德高尚。[20]


4.4太极拳的运动方式调节机制 
  太极拳练习要求是在松静、柔缓、圆顺、驰张的基础上做螺旋缠绕的意识运动。这些运动方式和要求对调节心理有良好的作用。 
  松,指精神和形体两方面的放松;静,指思想与情绪上的安静。以自然为法,以舒适为度的松静,能有效减轻人的应激反应和精神压力,改善紧张焦虑状态、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反应,对人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太极拳运动是意、气、形的整体运动,既练意又练气,既练神又练形,意气相随是行功的法则。这种运动方式充分发挥了脑(心)对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作用,强调通过意识指挥下的精微的肌肉运动,对人体经络产生刺激而使体内之气调动、聚集、充实起来。而太极拳练习要求人体注重运用精神意念的一紧一松,使内气运行流畅,肌肉收缩有律,紧、松、刚、柔互为其根,周而复始。一紧一松的精细的肌肉运动又可使人体运动的节律趋同于人体的生物节律,同时也有利于内气的起动与发放,使丹田之气鼓荡。太极拳动作的圆活是以脊柱为轴,并通过两腿的虚实转换和重心的左右移动所产生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来带动四肢进行或大或小的弧行运动。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柔顺和缓、沉着稳定等特点所表现出的心意慢运、肢体缓随的行动节奏,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低强度、长时间的值下运动特点,它可避免由于大强度运动后,给人体生理带来的各种负效应。这些运动方式有利于人体的有序化,而这种人体运动状态的有序化,能达到重新调整精神,塑造行为的目的。[20]


具体项目:心理太极养愈心身——本体操,详情请联系赵老师:186 634 67823.

------分隔线----------------------------

分享到

    文心
  1. 互助成员:文心
  2. 家佳心理发展互助团发起人。山东济南人。
    砭艺
  1. 互助成员:砭艺
  2. 砭艺创编者。
    易凡
  1. 互助成员:易凡
  2. 过往心理咨询无效或受挫者的难题解决更见长

返回头部

心理咨询师

Copyright © 2016 文心应用心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鲁ICP备17030079号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519号